27日—28日北京國際設計周“智慧城市專題論壇”中,中外專家共論北京城市規劃,認為要保障公共設施建設,豐富出行方式,可多建人行道、自行車道。圖為論壇現場。 曾鼐 攝
  中新網北京9月28日電 (記者 曾鼐)大城市擁堵難題怎麼破?舊城改造如何是好?……27—28日,北京國際設計周“智慧城市專題論壇”中,中外專家共論北京城市規劃,認為要保障公共設施建設,豐富出行方式,可多建人行道、自行車道。
  9月26日至10月3日,2014北京國際設計周主體活動之一的“智慧城市版塊”活動在京舉行,包括“生長的天際線:1895-2014中國百年城市設計”、“歷史的建構-當代中國建築展”等多個城市主題的展覽;及市長論壇、規劃設計論壇、產業論壇三大專題論壇等。中外城市規劃師、建築師、設計師等齊聚北京,共議智慧城市,為北京城市規划出謀劃策。
  在27日至28日為期兩天的專題論壇上,荷蘭國家基建與環境部前顧問湯·維爾霍文(TonVenhoeven)在論壇發言說,智慧城市絕不僅僅是一部智能車,更像是一片智能的區域,幫助民眾進行信息的交流,建立起彼此的聯繫,“要讓城市變得更加智能,發展循環經濟很重要”。他強調,建立起良好的交通方式,可以幫助人們進行資源的循環利用,是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途徑之一。
  維爾霍文介紹,上世紀80年代,阿姆斯特丹的私車出行占到了交通行為的80%,但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,該地區的汽車交流量只有25%,公交車、自行車、步行的出行方式占據了主導。
  阿姆斯特丹如何做到的?
  維爾霍文稱,要“註重微城市的建設”。他說,除了政策上大力鼓勵綠色出行,阿姆斯特丹在建設中註重將不同的區域通過地鐵、輕軌連接起來,配套大量的自行車道,讓不同的區域內部自發形成了次區域和次中心,“讓區域更加多元化”。他說,要建立完備的物流體系,在各種區域連接處建立起一些步行道和騎行道,“而不是只依賴一條高速公路”。
  維爾霍文建議,緩解高峰期交通擁堵,可以在鐵路沿線、劇院等人流密集的場所,建設配套的基礎設施,比如咖啡廳、商業區等,可以讓人們早一點到達演出中心,在該區域停留更長時間,可有效緩解高峰期的壓力。他介紹,東京在輕軌附近建設了各種各樣的設施,把人們的活動分散到輕軌附近,既讓交通體系更加有效,也為該區域帶來更多商機。
  針對交通規劃,丹麥哥本哈根市政府文化休閑處首席執行官卡斯滕·豪魯姆(CarstenHaurum)說,“哥本哈根一直在打造自行車高速道”。
  他介紹,近年來自行車已成為哥本哈根人最常用、喜歡的交通方式,使得交通效率提高了30%。他介紹,“自行車高速道“可以一直從西南部通往城市中心,整個車道沒有需要停車的地方,可以一路直行,“讓大家覺得騎自行車比開車快多了。”
  為有效緩解擁堵,位於西班牙的巴塞羅那,則一直在努力建立起完整、成熟的公交系統。
  巴塞羅那市首席規劃師比森特·瓜利亞爾特(VicenteGuallart)說,要把公交路線、網絡擴大,“不斷地擴展步行區”。他認為,城市應該為民眾提供各種各樣出行的方式,如轎車出行、騎行、步行等,“越來越多地把自然融入到城市規劃當中。”
  “還要不斷改善基礎設施,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”,瓜利亞爾特說。他介紹,巴塞羅那從市中心開始了路燈的改造,街道安裝路由器提供WIFI,修複海灘,花了1.5億歐元改善水資源系統以應對洪水等;還在公共空間安裝了特殊的感應器,可以捕捉到噪音、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情況。他說,巴塞羅那的城市規劃很註重“公共市場的分佈”,讓人們在步行距離內可以去超市,去學校,去醫院,去一些文化設施,而不需要乘車。
  針對治理城市污染,瓜利亞爾特也分享了他的經驗,稱“要讓建築本身生產能源,可以提高能效”。他介紹,目前巴塞羅那正在開發一種太陽能房屋,即把一些太陽能板放到房頂上,讓屋子可以直接給電動車等充電。
  舊城改造有何妙招?上海世博西班牙館建築師貝娜蒂塔·塔格裡亞(Benedetta Tagliabue),曾負責巴塞羅那的一片老城區改造任務。她介紹,巴塞羅那的一片老城區因為戰亂等原因,建築破敗,當地民眾很貧窮,“重新改造舊建築,同時絕不破壞老建築,保持建築的持續性是我們的宗旨。”
  改造老城區的市場成為她的工作核心。她認為,市場是吸引人流的關鍵,且可以和新城區聯繫起來。貝娜蒂塔邀請了很多藝術家、畫家、設計師為集市創作了特殊的彩色屋頂,並對市場周邊設施進行了一定改建。“人們更多地聚集到市場來,社交功能非常活躍,整個城區的品質都提升了”。(完)  (原標題:外國專家建言京城規劃:多建人行道、自行車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tyhup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